必威体育官网

“我把兰大化学故事讲给你听”系列活动第八期 ——专访贾忠建先生

发布日期:2021-06-22 20:54:00 点击量:

“七一”前夕,为慰问老党员、传承化学精神,化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张海波、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为、有机化学教工党支部党员代表一行10余人,前往江苏常州拜望了我院退休教师贾忠建教授、生科院退休教师郑荣梁教授夫妇,开展“我把兰大化学故事讲给你听”第八期活动。

图片1.jpg

寄情西北,奉献我兰

贾忠建先生祖籍江苏扬州,出生于上海书香门弟,1950年考入南京大学化学系,大学期间因成绩优异,被推荐到北京大学化学系攻读研究生,师从著名有机化学家邢其毅教授。1958年,贾忠建先生研究生毕业并任教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59年,贾忠建先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毅然舍弃了京城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从北京大学调任至兰州大学,踏上了西北这片广袤的黄土地,由此开始了自己扎根兰州的一甲子岁月。谈到这里,贾先生激动地说:“在兰州待了六十年,是我这一生的三分之二的时间,我现在已经九十过了。今天在这里能看到我的老同事、我的学生、以及年轻的优秀教师,我特别兴奋。我觉得这一辈子过非常幸福,在我九十以后还有这么多的亲人来看我,我觉得真自豪


图片2.jpg

1958年初送郑荣梁赴兰州大学工作前摄于北大

艰苦起程,勇毅前行

1959年贾忠建先生开启在兰州大学的全新生涯时,新中国成立十年,兰州城市及兰州大学的物质条件远没有现在优越兰州大学的研究生教育也才起步不久。贾先生回忆说:“当年从北京坐火车到了兰州,下了火车发现站台上什么都没有,没有房子也没有牌子,就是一根柱子杵在那里,上面写着兰州站几个字,心里感到非常的凄凉。到了兰州大学后,学校安排住的是学生的宿舍,里面仅有一张双人床、一个书桌、一把椅子、一个小桌子和一个小凳子。住的楼层没有卫生间,上厕所还要爬三层楼。第一天晚上就没有睡成觉,房顶上一个一个臭虫直往床上掉,第二天早上数了数,一个晚上抓了168。因为住的是学生宿舍,一到晚上十点钟就熄灯了,这样就难以备课,无法继续工作。后来学校给我们调整了一个比较好的楼,也是一间房放一张双人床一张大桌子一张小桌子和两把椅子,好在住的楼层带一个女厕所,再不用爬三楼上厕所了,也可以晚上备课工作了。”尽管当时物质条件艰苦,但贾忠建先生却甘之如饴:“我有一个特点,不管生活怎么困难,但是只要有工作我就很高兴,有事做我就很开心。

严传身教,桃李芬芳

初来兰州大学时,实验室的仪器都堆在墙角,实验无法开展。但贾先生埋怨,凭着对科研教学工作的热情,首先从实验室卫生这一小事做起,用冰冷的自来水清洗堆积的旧玻璃器皿,清点维修仪器。她说:“我一进有机实验室就把堆放的仪器拿出来洗,天天洗,直到把实验室弄干干净净的。当时没有暖气,水非常冷,大概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才把实验室整理亮光光的,觉得总算看到了成绩”。

在当时的教学科研条件下,一切都要靠自己动手,不会的就靠自己去学。为了编写新的实验讲义,她亲自动手做实验,力求实验数据和结果准确无误。她说:“当时每个实验都要自己做,有什么问题就提出来讨论解决,每个实验要做出一定的产。到后来实验要求更加严格,学生做完实验要提出问题,你这实验结果是怎么样的为什么会是这样就是这样严格要求,实验教学质量马上就变了样。”正是贾先生这样的一位位兰大化学前辈,靠着倔劲和韧劲,严把教学关育人关,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为兰大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厚重的底气。

当时,有一个好规矩,“老师上讲台之前要预先给其他教师讲一次让大家听一听,指出不足、提出建议,过关后才能正式上讲堂。上课时如果有学生提出讲的东西没听懂、不能接受,那就是老师没把道理讲清楚,就要及时调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化学基础课的教学质量也得到了很的提高。大概过了五到七年,全国基础课评级,兰州大学的化学排在全国前,说明那些年的努力是很有效果的。正是因为我们培养的学生质量比较高,学生的出国考试成绩在全国来看也都是排在前面的。”谈到这里,贾忠建先生提到了取得这些成绩的关键——决心:“提高教学质量关键要下决心。在实验教学中要从实验里发现有什么问题、有什么不足,再下决心改进。要让你的语言和观点没有错误。

在科研上,贾先生总是告诫她的一届届学生:“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没有娴熟的实验技能,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将寸步难行。”她是这么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她指导学生对论文中每个数据都要仔细核对,每篇论文都要修改至少三四个回合……贾先生含辛茹苦几十载培养的大批学生,已经成为了国家化学学科的栋梁之才。提及当年的学生,贾先生至今依然如数家珍、骄傲之情溢于言表。

图片3.jpg2008年与学生毕业合影

立足西部,突出特色

西北地区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是我国中草药的主要产区之一。20世纪70年代之前,西北地区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相关研究凤毛麟角。作为一名兰大人,贾先生有一种使命感,就是挖掘西北地区特有的、丰产的、以及具有重要应用背景的植物资源的活性成分和应用价值。贾先生的理念是“仅仅把化合物分离出来是不够的,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它们的生物活性和应用价值”。她克服重重困难,对产自新疆的大苞雪莲化学成分的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的多糖具有抗疲劳、抗衰老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两种黄酮能明显抑制腹水型肝癌和肉瘤癌细胞的DNA合成;从甘肃的马先蒿中分离出具有较强的抗癌和清除自由基作用的苯丙素苷,其作用机理并不是简单的杀死癌细胞,而是能够修复损伤的DNA,使癌细胞“改邪归正”逆转为正常细胞,苯丙素苷成为首例具有非酶性修复DNA的天然产物等等。

贾先生谈到自己的科研工作时,说到:“大西北自然条件艰苦、物质匮乏,因此更需要人们去奉献;大西北有得天独厚的植物资源优势,值得人们去研究开发。作为一名有机化学工作者,在大西北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并且在科研过程中体会到了快乐,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她特意强调:“现在科研条件好了,许多工作要靠仪器解决,订购科研仪器的时候,一定要考虑买最新的,买水平最高的,只有高水平的仪器才能做出顶尖的科研工作。”

图片4.jpg1992年在实验室与高建军同学讨论实验

传承是兰大化学生生不息的密码。希望这一场动人又温暖的精神交谈,能让每一位兰大化学人感悟、理解、传承老一辈化学人的优秀品质,坚韧不拔、无畏艰难,做出无悔于青春、无愧于时代的成绩!

 

 

人物简介:

   贾忠建,女,1930年出生于上海市。1950年进入南京大学化学系。1953到北京大学化学系攻读研究生,师从著名有机化学家邢其毅教授。1958年7月研究生毕业后在北京大学化学系留校任教。1959年5月调入兰州大学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先后担任有机化学教研室副主任、主任、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兼天然有机研究室主任等职。中国药学会甘肃分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学会第二十四、二十五届理事会理事。

  贾忠建先生先后承担“六五”、“七五”、“八五”国家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重大、重点、面上项目和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数十项研究课题,对中国西北地区特有、丰产、具有重要应用背景的80余种植物的微量和痕量脂溶性、水溶性化学成分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开创性研究。从中分离、鉴定出300余种新化合物,发现12种新型的萜类骨架,发掘出40多种具有较强生物活性的物质。为丰富天然 产物化学、药物学、植物分类学以及植物资源的综合利用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400余篇,主要成果居国际同类工作的先进水平。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甘肃省科技进步奖1项。同时,贾忠建先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有机化学人才,他们中多数都已成为我国天然产物领域的知名教授和专家。